科特派:绘就田园多彩图景

发布时间:2024-11-02 02:29:01 来源: sp20241102

原标题:科特派:绘就田园多彩图景

大地回暖,正是春耕好时节。各地科技特派员抢抓农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为农业丰收打基础、开好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科技特派员,就是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的主力军。

连日来,科技日报记者在基层采访时看到,从山东聊城到甘肃定西,从福建莆田到黑龙江绥化,一支支科技特派员队伍为农户出主意、送技术、搞培训、发农具,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科技力量。

深入田间,解决生产难题

春季气象多变,急剧降温天气频现,小麦面临“倒春寒”威胁,怎么办?为了给当地农户分忧解难,这几天,聊城市科技特派员、强筋小麦产业服务团团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宿振起,和服务团的专家们一直“泡在”聊城市阳谷县的小麦基地里,寻求解决方案。

“眼下,‘会种粮’的阳谷人面临三大挑战。”宿振起说,一是去年早播、晚播两极分化,田间旺苗、弱苗现象较为严重;二是秸秆未充分腐熟、土壤中病菌连年积累数量多,病虫草害隐患较大;最后一个便是“倒春寒”。

通过两天的实地调研,在与村民们深度交流后,服务团终于开出了“药方”。

3月,既是聊城小麦的关键生长期,也是定西药材种植最繁忙的时节。在定西市陇西县首阳镇禄家门村黄芪种植基地里,科技特派员蒋爱强和技术人员正在对村民们进行专业辅导。

“种植黄芪必须土层深厚、质地柔软。种植前,需要多次翻土,才有利于黄芪的生长。”蒋爱强蹲在地上,一边用手指捻着土壤,一边对村民们说。

陇西回春气温并不稳定,低温凝冻频发,植株容易遭受冻害冷害。“这几天要尽快找到解决办法,确保黄芪种苗的品质。”蒋爱强说。

定西市科技局局长王敏介绍,定西已有1181名农业科技特派员、120名“三区”科技人才奋战在春耕备耕一线。

科技加持,点燃“智慧引擎”

清明将至,位于莆田市秀屿区的五四农场进入冬收春种的关键期。

“近期,持续阴雨天气与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给田间管理带来不少挑战。我们随时提醒农户做好田间通风与积水排除工作,避免雨后阴冷多湿诱发病虫害流行。”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林文雄对记者说。

这些天来,林文雄带领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当地农户提供播种育秧、田间管理等技术指导,并在田间地头踏勘环境传感器布设,与中国联通莆田分公司负责人共商智慧农业试点建设。

“团队将五四农场作为示范窗口,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探索实践,加快推动智慧农业试点建设。”林文雄告诉记者,智能终端建好后,可随时查阅田间大数据,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近几年,为了推动秀屿区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该团队集结多名专业科技人员,因地制宜改善沿海旱地作物种植结构,创新抗旱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筛选与推广路径。

而在相对气温更低的东北,“如何提高地温促进蔬菜更快生长”“怎样防治温室白粉虱等病虫害”等,成为当下绥化市农户更关注的问题。

在绥化市庆安县的温室大棚里,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的7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开启了“田间讲堂”,他们耐心解答着种植农户的各种疑问。

东北农业大学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朱志猛介绍,进入备春耕生产以来,该校科技特派员先后深入黑龙江省19个县区、49个乡镇、81个村屯,将农作物良种良法、设施农业等创新成果带到田间地头。

“我们计划,3年内把100项科技成果推向生产一线!”朱志猛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 颉满斌 王延斌

谢开飞 李丽云 朱 虹

(责编:郝孟佳、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