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22:31:07 来源: sp20241114
68岁的竺海龙每天都雷打不动,开车绕着4500亩田转一圈,盘算一下第二天该安排工人干什么活。
“我们现在27个人可以种4500亩田。”作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三迸桥村麦浪农场的农场主,竺海龙引以为傲的,是自家农场的高效。
高效从何而来?
在麦浪农场粮食加工中心,竺海龙向记者娓娓道来。
“5月初的时候,咱家麦穗就开始变黄了。今年雨水多,就让它们多长了几天,降低点含水量。”竺海龙说,当时一想到再过十几天,1700亩小麦齐刷刷成熟,就担心人手不够,来不及收割。正在这个当口,政策“及时雨”来了。
今年5月初,《浙江省推进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报废更新和建设提升实施方案》印发,竺海龙高兴地说:“政府鼓励我们换购智能、绿色的新型农机,我打算把农场的老农机都换了,也向现代化农场靠拢。”
竺海龙笑呵呵地把记者领到崭新的机器旁,如数家珍地介绍:“这是我以旧换新买的9台10吨容量的烘干机和3台除尘杂机,总共省了60多万元。算上还没到货的两台10吨容量的和原有的6台20吨容量的烘干机,一下子能烘干230吨粮食。”
“1700亩小麦总产量估计有700多吨,烘干机八九个小时就能完事,达到入库的标准,然后被区里的粮站收走。”竺海龙说,小时候农用机械不多,父辈们收完小麦后要去晒谷场晾晒,完全靠天吃饭,没个两三天都下不来,而且晾晒、搬运也全部要依靠人力,非常辛苦。
经过农机库,看了一眼老旧的收割机、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竺海龙告诉记者,那些都是跟他“打拼”了10多年的“老伙计”,也该“休息休息”了。
“下单”的不仅有烘干机。四轮乘坐式水稻插秧机、智能运输机器人、生物质热风炉、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走履带式旋耕机、箱体式全自动温控喷淋式种子催芽机等新农机设备都已经在路上。
“新来的‘伙计’放在哪里,放不放得下,工人们会不会用,这些问题我都得同步考虑。”竺海龙坦言,用电的农机设备越来越多,他最担心的还是农场的电不够用。
在接到竺海龙通过网上国网APP提交的用电业扩报装申请后,国网宁波市奉化区供电公司客户经理包科定第一时间赶到农场实地调查用电设备的功率情况,详细了解包括新设备在内的未来农场的具体用电需求。为了服务好农业领域设施设备报废更新等工作,当地成立了“农机以旧换新”服务专班,包科定就是其中一员,主要负责解决农场用电问题。
经营传统农场已有16年多,怎么突然下决心要走向现代化?
“面前这块高标准农田是政府帮我们改造的,之前还是20多亩的‘小田’。”竺海龙指了指门外一望无际的农田。去年7月,麦浪农场近2500亩的零散“小田”,通过改造,并成了“田成方、渠成网、产量高”的“大田”。如今,稳定保量的良田,正孕育着良机。
“想要抓住良机,好用的农机自然必不可少。”竺海龙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购物清单”。“这台搭载了激光和深度视觉技术的智能运输机器人可实现自主驾驶,配置了高压充电系统,不需要担心续航问题……”竺海龙已经在想象,不久的未来,他和农场工作人员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把农活轻松完成。
成本,也是竺海龙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他拿出笔记本,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夏收期间,拖拉机亩均燃料成本为40元,收割机为35元。“都置换为电力驱动的农机,仅燃料成本一项,在单轮收割周期内便可节省12万余元,而且保养成本也大大减少,也不用再忍受滚滚黑烟了。”
“根据实地查勘,农场新购置的碾米机和烘干机用电需求较大,加上其他机械的用电需求,预计还需230千伏安的用电容量。我们会尽快解决问题,保障机器在农忙时能满负荷运行。”一个个农机挨个查勘完之后,包科定提出解决方案,他们将在附近配电变压器上拉出线路,给农场申请“零投资”的低压接入方案,让农场的所有农机都能“满格”运行。
不只是麦浪农场,在浙江,一个个农场正在以旧换新的大潮中迎来蜕变。奉化区农机畜牧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光涛表示,本轮以旧换新方案来得恰逢其时。一方面,鼓励农户置换新型农机正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之举,先进产能增加后,生产效率自然会提高。另一方面,借此契机,可掌握辖区内各类农业机械保有量和质量情况,为拉动农业领域投资、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结构提供相关依据。
粮食加工中心外,育秧田里,一棵棵水稻苗舒展着翠绿的叶片,竺海龙仿佛看自己的孩子一般凝望着幼苗。稻田里正在萌动新的活力。
离开农场时正值黄昏,微风吹拂,送来丰收的喜悦和满满的希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8日 07 版)
相关报道:
更多种类农机纳入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探访·以旧换新进行时)
(责编:岳弘彬、牛镛)